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寒江夜雨

难忘过去时光(日志均为原创)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诗词漫谈(一)  

2014-09-20 21:29:21|  分类: 茶余饭后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第一讲 诗词分类和几个基本概念

 一、诗的分类

1、按时间:古代诗;现代诗(白话诗);或者按朝代(汉魏六朝、唐、宋等)

2、按字数:四言诗;五言诗;六言诗;七言诗;杂言诗;

六言诗成熟于孔融,兴盛于魏晋南北朝,唐朝形成固定格律。六律少,六绝多。王维写过一组六言绝句,题曰:《田园乐》,其中一首为:

桃红复含宿雨,柳绿更带朝烟。

花落家童未扫,莺啼山客犹眠。

3、按内容:山水诗;边塞诗;闺怨诗;怀古诗;咏物诗等等;(李炳南先生在《学诗先读求味》一书中划分更细:登临类;行旅类;送别类;怀人类;边塞类;闺怨类;怀古类;逆旅类;咏物类;杂事类;气象类;时令类;感时类;山水类;访人类;古迹类;慰离类;寺庙类;月夜类;隐居类;哀挽类等。

4、按格律:古体诗;近体诗(格律诗或今体诗)

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,其主要特点有:

1)每首八句,五律共四十字,七律共五十六个字;

2)押平韵;

3)每句每字平仄都有规定;

4)每首要有对仗,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。

超过八句的律诗,称为长律或者排律,也是近体诗,以五言为多。 

孟浩然《夜归鹿门山歌》

山寺晨钟昼已昏,渔梁渡头争渡喧。

人随沙路向江村,余亦乘舟归鹿门。

鹿门月照开烟树,忽到庞公栖隐处。

岩扉松径长寂寥,惟有幽人夜来去。

  

王勃《滕王阁诗》

滕王高阁临江渚,佩玉鸣鸾罢歌舞。

画栋朝飞南浦云,珠帘暮卷西山雨。

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

阁中帝子今何在?槛外长江空自流。

(根据押韵情况判断,以上两首皆为古体诗)

 

绝句:四句,五言二十字,七言二十八字;符合格律的叫律绝,属于近体诗;不符合格律的叫古绝,属于古体诗。

  

柳宗元《江雪》

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踪灭。

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

  

孟浩然《春晓》

春眠不觉晓,处处闻啼鸟。

夜来风雨声,花落知多少。

 

黄巢《不第后赋菊》

待到秋来九月八,我花开后百花杀。

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。

这是押仄韵的。即使押平韵,如果不合律也属于古绝。

李白《静夜思》

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

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

 

二、词的分类

1、词的别称

词,广义来说也属于诗,最初称“曲词”或者“曲子词”,跟早期的诗一样,是配乐唱的;后来也跟诗一样,与音乐分离了,成为诗的别体,所以有人也把词叫“诗馀”。其他别称还有:乐府(晏几道《乐府补亡》);近体乐府(欧阳修《近体乐府》);寓声乐府(贺铸《东山寓声乐府》);长短句(《淮海居士长短句》、《稼轩长短句》);琴趣(秦观《淮海琴趣》、欧阳修《醉翁琴趣》);琴趣外编(黄庭坚《山谷琴趣外编》);雅词(张孝祥《紫微雅词》);乐章(柳永《乐章集》);其他称呼:歌曲、歌词、樵歌、渔唱、笛谱、语业等。

2、词的分类

1)按时间:唐、五代、宋、清等

2)按风格:婉约;豪放

3)按字数:小令(五十八字以内);中调(五十九字到九十字);长调(九十一字以上)

4)按段落:单调;双调;三叠;四叠

 

三、几个基本概念

1、韵:两个以上韵母相同的字,按照一定间隔规律放在不同句子的最末位置,以成和谐、流畅之音乐美,构成韵。北方叫“辙”。

刘勰《文心雕龙·声律》:“异音相从谓之和,同声相应谓之韵。”

押韵(压韵),也叫叶韵(协韵、谐韵),北方叫合辙,因为韵字放在句子最末位置,所以又叫韵脚。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要押韵。

 

近体诗的押韵规则:

       首句可押可不押,偶句必须押。

       只押平声韵。

       一韵到底(不许换韵)。

 常用韵书:

       平水韵;

       中原音韵

       词林正韵

       中华新韵

 

选韵:不同的韵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,情绪激昂,声音高亢;情绪低落,声音低微。如一东、二冬,发声雄浑,鼻音较重,可以表现浑厚的情感,或悲壮等;三江、七阳,声响极洪亮,适宜表现慷慨激昂,情绪激动的情感;四支、五微,发音时收口,声音细弱,适宜表达凄婉、悲伤的情感;十一真、十二文、下平十二侵,发音适中,适合表达沉着、感叹等方面的情感。

 

闻官军收河南河北﹙唐﹚杜甫

剑外忽传收蓟北,初闻涕泪满衣裳。

却看妻子愁何在,漫卷诗书喜欲狂。

白日放歌须纵酒,青春作伴好还乡。

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洛阳

 

杜甫《蜀相》 

丞相祠堂何处寻,锦官城外柏森森。

映阶碧草自春色,隔叶黄鹂空好音。

三顾频烦天下计,两朝开济老臣心。

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。

   

苏轼《江城子》 

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,自难忘。

千里孤坟,无处话凄凉。

纵使相逢应不识,尘满面,鬓如霜。

 

夜来幽梦忽还乡,小轩窗,正梳妆。

相顾无言,惟有泪千行。

料得年年肠断处,明月夜,短松冈。

(下平七阳韵)

  

贺铸《鹧鸪天》

重过阊门万事非。同来何事不同归。

梧桐半死清霜后,头白鸳鸯失伴飞。

原上草,露初晞。旧栖新垅两依依。

空床卧听南窗雨,谁复挑灯夜补衣。

(上平五微韵)

 

押韵是为了声韵的和谐,同韵字在同一位置上重复,这样构成回环的音乐美。但是今天读一些古代诗歌,有的不押韵了,是因为字音发生了变化(古音与今音不同)。

 

杜牧《山行》

远上寒山石径白云深处有人家。

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。

(斜、家、花都是六麻的韵,斜在古代应读sia,我们现在也可以读xia.

 

李益《江南曲》

嫁得瞿塘贾,朝朝误妾期。

早知潮有信,嫁与弄潮

(期、儿,都是四支的韵,儿字,在古音应该读ni。)

  

苏轼《浣溪沙》

蔌蔌衣巾落枣花,

村南村北响缫

牛衣古柳卖黄瓜。

 

酒困路长惟欲睡,

日高人渴漫思茶,

敲门试问野人家。

(花、车、瓜、茶、家,属下平六麻的韵,车,古音读cha

 

李商隐《筹笔驿》

鱼鸟犹疑畏简书,风云常为护储胥。

徒令上将挥神笔,终见降王走传

管乐有才原不忝,关张无命欲何如。

他年锦里经祠庙,梁父吟成恨有余。

(书、胥、车、如、余属上平六鱼的韵,车,古音读ju。)

 

苏轼《醉落魄·离京口作》

轻云微月,二更酒醒船初。孤城回望苍烟。记得歌时,不记归时

巾偏扇坠藤床,觉来幽梦无人。此生飘荡何时。家在西南,长作东南

(月、发、歇(六月)滑(八黠)节、说、别(九屑)为《词林正韵》第十八部,合为第十九部里的十五合。)

 

2、声调,是指汉语的高低、升降、长短,古汉语(指平水韵)分四个声调:

①平声,现代汉语分为阴平和阳平。

②上声,大多属于现代汉语的三声,有的变为了去声。

③去声,现代汉语仍是去声。

④入声,最复杂,现代汉语里已没有入声,大多归入了去声,其次是阳平,归于上声的比较少。北方在元代的《中原音韵》里已归入了其他声调了。现在江浙闽粤桂赣等地还保留入声,北方的山西、内蒙一些地方也有。入声多数地方发音短促,但是湖南的入声长一些。

大体而言,平声是中平调,上声是升调,去声是降调,入声是短促调。《康熙字典》前面有个歌诀,名为《分四声法》:

平声平道莫低昂,上声高呼猛烈强。

去声分明哀远道,入声短促急收藏。

 

所以,不同的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,比如去声适合表达愤怒、决绝的情感;入声字适合表达慷慨激昂、悲痛凄凉的情感。(另外,声调与音乐紧密结合,如果声调有误,会影响听觉的美感。)

  

还要注意两个问题:

一是一字多音的,古代多,比如为、思、骑、教等,做名词时是去声,做动词时是平声。

二是古音与今音,特别是入声字。有的字,平水韵读平声的,后来读了去声,如忘、看、叹等,入声字就更多了,现在很多读平声了。

  

如欧阳修《玉楼春》一词:

尊前拟把归期未语春容先惨

人生自是有情痴,此恨不关风与月。

离歌且莫翻新阕。一曲能教肠寸

直须看尽洛城花,始共春风容易

(说、结、别皆为入声字,现代汉语都是平声了。)

 

3、平仄

所谓平,就是没有升降,那仄就是不平,有升降,所以上去入都属于仄声。平仄在诗词特别是近体诗中的规律是:

       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;

       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。

(下次讲格律时再细说)

  入声字难分辨,因为我们北方现在没有入声字了,可以参考古入声字表。

 

4、对仗,也叫对偶,古代的仪仗是两两相对的,所以叫对仗。对仗是种修辞手法,汉语适合对偶,近体诗特别是律诗要有对仗,一般是中间两联要对仗。其规则是:

①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;

②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16)| 评论(4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